【学术研究】建设区域人才高地——锻造现代化洛阳建设的新长板发表时间:2022-12-19 12:58 放眼全球,我们身处一个知识经济时代,人才资源作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建成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科技强国的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当前我市正处于全面建设现代化洛阳的关键期,必须深刻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和任务,建设区域人才高地,筑牢科技、教育、人才对现代化洛阳建设的长板支撑。 一、我市科技、教育、人才现状概述 我市近年持续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不断提升,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产教融合成效斐然,高新技术企业等创新主体不断壮大,产业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不断释放创新活力,大国重器频频闪耀洛阳创新元素。进入全面开启现代化洛阳建设新阶段,以更高的标准审视我市科技教育人才的基础支撑,可以看到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1、教育方面。基础教育不均衡问题依然存在。全市共有基础教育学校2756所,在校生165.1万人,多项指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是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还比较突出。城乡、区域、校际之间在办学条件方面存在差距,特别是农村地区和小规模学校,办学条件落后,多数学校未开设音乐、美术、科学等课程。全市义务教育大班额占比17.9%(全省10.97%),排名全省第四。我市高中教育供给的上大学机会与群众的需求和期望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优质高中生源流失现象长期存在。职业教育层次低,特色不鲜明。洛阳曾是职业教育强市,为区域社会发展提供了大力的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但近年受办学条件及模式影响招生困难,加之大院大所职业学校资源都在不同程度的流失分化,无法适应战略新兴产业转型发展的需要。高等教育规模小,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不足。我市现有专科以上学校10所,在校生18万,远低于周边西安、郑州等城市,学校学科建设与我市社会经济发展耦合度不足,洛阳本土毕业生中仅有30%会选择留在洛阳发展,高水平高层次的专业体系亟待建设,办学理念,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方面均存在较大短板。 2、科技方面。高层次创新领军人才匮乏,创新人才流失严重,高校和科研院所较少,原始创新能力有待增强,人才主要集中在传统优势领域,新兴产业人才较少。市场活力发展不足,创新投入总体不足,中小企业缺乏二次创新能力,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培育仍需发力。传统动能和优势仍在转型或重塑,缺乏引领未来发展的技术储备,大院大所大企业带动效应不明显,科技创新引领发展的新动能亟需进一步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强,企业的创新主体意识不强,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成果转化与金融的结合度不高,创新资源市场化配置不够,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技术转移体系尚不健全。科技创新生态有待完善,城市竞争力较弱,创新创业创造氛围不浓,科技创新政策配套措施不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不完备,良好的孵化机制和风险投资机制还不健全,支持创新创业的科技金融发展相对滞后。 3、人才方面。截至“十三五”期末,洛阳市人才资源质量层次不断提高,洛阳人力资源总量达到117万;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22万人,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比例10:40:50,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9.9万人。但洛阳当前专业技术人才占城市常住人口比例仅为3.1%,与廊坊3.7%、郑州7.5%、成都9.6%、合肥9.8%等城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杭州市组织部部长近期发表文章《杭州高水平建设人才高地,奋力打造创新创业新天堂》截止目前杭州人才总量达到306万人,占常住人才的1/4,2020年以来新引进35岁以下大学生累计超过120人,有效的支撑了杭州的高质量发展。 二、发展建议 贯彻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参考借鉴先行地区案例,提出我市科技,教育,人才发展建议如下: 1、筑基培优,打造人民满意的教育样板区 党的二十大提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教育即是民生事业,也是洛阳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一是推动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加快补齐农村和偏远地区基础教育短板,结合人口城镇化趋势,加快伊滨、洛龙等地校舍建设,推动优势学校集团化办校,加快薄弱校强基础,打造更多优质特色高中,积极引入一批名师、名校长。二是推动教育改革创新。面向未来,问计于民,优化课程,提升家庭学校社会共同抚育度,优化僵化不适应时代的管理措施。积极对接人工智能、互联网等趋势,大力推动K12阶段设计洛阳特色人工智能和编程课程的普及,开展例如小小拖拉机编程师、小小航空航天设计师、小小文旅文创艺术家、小小建筑规划设计师等特色活动。结合社区体育公园、文化活动中心、养老服务中心等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推动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和劳动教育开展,培育热爱洛阳,扎根洛阳的未来社会主义接班人。三是做好普惠学前教育。推动托幼、普惠性学前教育发展,加快建设社区托幼,推动社会化抚养程度。四是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推动儿童友好型社区和城区建设,编制儿童友好型示范街区建设指引,建设儿童友好示范街区、公园、阅读空间、上下学路径等,启动编制《洛阳市儿童友好型城市规划》,推动与国内外知名儿童友好城市丹麦哥本哈根、布宜诺斯艾利斯、深圳、长沙等地围绕儿童友好城市缔结友好城市。五是发挥我市文旅资源富集,打造“读懂中国”研学教育标杆。加快在高中阶段,适度提前在中小学生阶段开展职业生涯规划,鼓励结合我市大院大所和产业研究院等标杆企业院所,企事业单位建设一批职业体验中心,提高中小学生阶段的科普力度和普及率。 2、建设一带一路职业教育高地 加快职业教育与城市“双向融合”。职业教育要承担起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历史使命,在做好职业技能教育的同时,更要加强学生的生活教育和社会教育,让学生们更加适应现代化城市的生活,更加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和制度优势,成为一名新时代优秀的产业技术人才。大力推进“标准化+职业教育”,以标准化建设推进双元制自主创新,创新了职业教育面向市场、主动适应社会、主动服务企业的“教育服务新模式”,促进职业教育人才输出与行业人才输入的无缝衔接。加快职业学校在已有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经验基础上,学习借鉴德国、江苏太仓等地的双元制职业人才培养体系,深度对接我市风口产业和未来产业,探索中原特色双元制大学的办学模式,让学生拥有“人人出彩”的美好未来。 推动职业教育优质特色发展。实施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行动计划和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支持洛阳科技职业学院、洛阳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争创职业本科大学,支持建设洛阳中医药职业技术学院等特色院校。引导驻洛高校设置具有黄河特色的应用学科,打造豫西地区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组建产教联盟,高水平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洛阳”,争创国家产教融合示范城市。 打造“一带一路”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发挥洛阳优势,在国家世界人才中心中,建设一带一路技能人才中心,打造“一带一路”职业教育高地。鼓励职业院校积极参与国家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鼓励学校企业充分利用校友和合作伙伴企业资源,通过建设海外培训中心、举办“一带一路”国家与企业对接会等举措不断延展教育务实合作平台,凝聚院校、企业、科研机构合力,共同打造职教领域国际合作新高地。 推动驻洛高校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借鉴深圳、苏州等地高校和企业、园区共建科创学院的新模式,鼓励驻洛高校围绕洛阳产业发展设置学科专业、建设创新平台。探索在洛阳高新区,伊滨科技城等平台设立产业研深度融合的创新性大学及大学科技园。加快河南科技大学争创“双一流”大学,洛阳师范学院建设省特色骨干学科高校,洛阳理工学院建设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推进河南科技大学与俄罗斯乌拉尔联邦大学合作筹办洛阳乌拉尔大学。积极引进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来洛办学或设立研究机构,打造全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新高地。实施终身教育发展战略,发展社区教育和开放大学,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 3、打造区域人才高地 20世纪80年代以来,著名人力资本学者罗默尔、卢卡斯等人提出了“新增长理论〞指出,专业化人力资本——科技人才,才是经济增长的真正动力。例如成都在全国率先提出“人城产”理念,按照“精筑城、广聚人、强功能、兴产业”的发展思路,坚定不移以片区综合开发,以产业功能区集聚带动整个城市发展,实践探索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新路,推动“人城境业”的和谐统一。洛阳也正处于传统的 “产城人”到“人城产”发展转型阶段,必须探索出一条以优质环境留人,以明星人才引人,以风口产业聚人的区域人才高地建设洛阳模式,学习借鉴武汉东湖科学城“科创公地”模式,共享大科学装置设施,精准科创政策服务,强化院校企业深度合作,共建实验室,搭建协同科创团队,职业院校提供订单式培养人工智能、光通信等未来高技能人才。积极营造创新政策高地,创业成本洼地,创意思想发源地,创投资本集聚地。 以优质环境留人。要确保洛阳创新的源头活水,就需要为有头脑的创业冒险家们建设一个可以真正安居并享受生活的家园,营造出包容、自由、开放的氛围,以现代、时尚打造城市风貌,创新理念的空间品质氛围留住那些开拓未来的顶级创新人才。建议结合我市自然山水人文景观,释放风景的生产力,按照EOD开发模式推动科技产业社区和产业新城建设,探索在栾川等地实施反向孵化器和生态飞地景创等模式。对标国内外一流科创园区,加快创新网络化、场景化,从长三角地区可以明确地看到,创新的秘钥是跨界融合,它需要不同要素的碰撞,要形成生生不息的创新群落。参照德国科学联合会的发展模式,推动洛阳各类创新要素和来国内外创新要素进行更多的融合,从而形成“创新园区”“科技产业社区”。一方面是高水平推动我市科技产业社区建设,另一方面借鉴欧洲低碳领域、新加坡樟宜机场等生活实验室模式,积极探索建设开放多元、多学科交叉的城市生活实验室,构建全民学习+科创参与的生态系统,提供相对安全的试错环境,整合各种规模的企业、公共部门、非盈利机构、学术机构等的资源,依托我市各类公共图书馆、社区健身中心等公共设施打造全民科创学习型社会。 以明星人才引人。近期著名结构生物学家颜宁从普林斯顿大学辞职回国协助创建深圳医学科学院,数学家丘成桐回到清华大学,引起网络热议。无不说明学术产业明星人才对相关产业人才的吸引是顶级吸引,我市拥有在机械制造、航空航天、新材料、文旅产业等领域的明星人才,建议壮大本土科技学家型企业家队伍,借鉴以色列特拉维的首席科学家办公室模式,选树培育和引进更多行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物、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工匠等“头部”人才,提供最优环境和服务,通过更多学术峰会、产业发展联盟等形式,推动交叉学科融合交流,强化“弱关系”对风口产业人才的吸附。 以风口产业聚人。对于各类实验室、产业研究院倡导“海盗出海”式的创新创业精神,提供宽容的创新创业氛围,深化科研放权赋能改革。结合洛阳牡丹花会等节庆,设立洛阳创新节(例如以色列特拉维夫长创新节包含了100项创新活动,创新大赛、城市峰会、数字会议等一个个重磅活动串联起了八天的会程;创新公司、投资人、风投基金、企业代表等从全世界齐聚在这场创新盛事寻找创新的机遇,也为特拉维夫创新带来更多的资源和人脉,把特拉维夫推向国际的舞台,全年百余个大小国际论坛和展会已经成为了特拉维夫国际交流体系中的一部分),聚焦洛阳未来产业、风口产业发展举办各类具有影响力行业产业峰会和洛阳创新周,探索洛阳创业城市之旅,制定定制化的商务旅游线路,系统化推介洛阳在技术、人才、创业方面的优势。 声明:文中观点仅代表学术研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