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研究】“双碳”背景下的洛阳TOD发展思考——参加2021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有感发表时间:2021-10-11 17:31 一、背景概述 2020年9月在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绿色承诺,此后又多次在国际场合向全世界阐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既对外体现了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大国担当,也对国内强调了要加快绿色低碳发展的充分决心。在此背景下,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开始受到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和开发主体的进一步重视,成为城市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之一。 2018年以来,国家相继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关于推动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加快发展的意见》等文件,肯定了轨道交通对提升公共交通供给质量和效率、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以推行城市功能复合、立体开发、公交导向的集约紧凑型发展模式,实现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 二、成都经验 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如期在成都举行,交研中心参会人员除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学术报告进行了深入学习,还着重对成都TOD发展成功经验进行了深入了解。根据成都市2019年1月发布的轨道线网规划,到2035年,成都轨道线网长度为1696公里,线路达35条,拥有站点714个,车辆段80个。为了保障后续线路的持续建设与运营,自2017年开始,成都市委、市政府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TOD发展顶层政策,包括规划、供地、城市形态等,谋划陆肖站等16个TOD新城,对中心区人口进行疏解。成都TOD新城,推行“137”原则:以站点100米核心区的极高密开发打造具有显示度的城市地标,以商业、商务功能为主;300米次核心区的高密开发塑造灵动多样的城市场景,以文化活动等公共服务设施为主;700米外围地区开发营造从“城市到自然”的诗意栖居,进行低密开发,布局住宅、公园等生活、生态空间,着力塑造疏密有度、错落有致、大开大合的城市形态。作为人口大省的省会城市,成都的TOD新市镇以大型郊区站点周边大规模、全配套的整体开发,塑造了城市的反磁力中心,吸引城市的增量人口向郊区而不是城市中心集聚,以多中心的城市结构为“公园城市”建设奠定了更广阔的空间基础。 陆肖站TOD功能分布 三、洛阳思考 (一)洛阳TOD发展现状 1、中高密度均布化城市形态,与TOD理念耦合度不高 TOD相关研究表明,居民选用轨道交通出行的意愿在步行500米范围内最强,之后会迅速衰减。因此,为了实现最短的轨道里程覆盖最多的人口与岗位,需要城市高强度开发集中分布在轨道站点500米范围以内,而洛阳主城区则呈现中高强度均衡化分布特点,从本质上降低了轨道交通覆盖的广度和深度。2、轨道覆盖通勤比例较低,影响客流及营收 对我市地铁1号线站点周边800米覆盖人口与岗位统计发现,1号线覆盖市区的就业人口与2020年全国主要城市轨道覆盖水平相比,存在一定差距,这种现状情况就会导致洛阳地铁客流及营收可能低于预期。同时,由于城市空间布局和出行习惯影响(洛龙、涧西、西工、老城、瀍河等职住相对平衡),居民平均出行距离虽有所增长,但份额仍然较低,居民更大程度上愿意选择更为便捷的自驾、电动自行车等交通工具。 3、外围待开发区空间较大,有效支撑TOD发展 外围轨道站点周边开发完成度较低,城市功能集聚度较低,且缺乏医院、中小学等服务业配套,如地铁1号线首末站周边、地铁2号线北延周山大道沿线,为践行TOD理念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洛阳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示意图 (二)洛阳TOD未来发展方向思考 1、轨道引领城市外围TOD新城及高品质社区建设 作为河南副中心城市和洛阳都市圈核心城市,洛阳未来面临着吸引人口集聚的重要任务。以轨道建设为依托,引领城市结构的优化,结合城市外围建设TOD新城,形成便捷高效、配套齐全、充满活力的高品质社区,应是这一阶段洛阳TOD发展的重点。 城市外围新城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服务设施的供给以及生活环境的品质。因此,洛阳TOD建设可以借鉴《上海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的要求,配套容纳就业岗位的产业和楼宇功能,配套商业服务设施,按照新城规模,合理设置学校、医院和各级公共服务设施,形成完整的服务配套。这些TOD片区的建设,通过轨道将城市中心的高地价、强活力地区与郊区用地储备充足的地区连接在一起,创造出城市中心与外围之间的职住、娱乐、商务交通联系需求,为轨道发展提供了客流保证。 2、通过“慢行+轨道”的出行模式,塑造健康生活新场景 针对洛阳部分地区既有的宽马路、大街坊格局,建议在有条件的站点,鼓励打开封闭大院,加密支路、自行车与人行通道,拓展站点500米步行可达的实际范围,提升站点的职住覆盖度和服务水平。 在商业与办公楼宇密集分布的中心型站点,鼓励结合城市更新与地下空间开发,增加轨道出入口,形成地下步行系统、地面公共空间和空中步行连廊系统相互配合,多向立体衔接的高品质步行街区。 3、探索站城一体化开发模式,出台政策反哺轨道交通建设与运营 首先,参考借鉴成都、上海等城市的TOD供地模式,建议洛阳积极研究在轨道站点周边1000米范围内划定一体化开发用地范围,并提出通过这一范围内的城市开发,实现TOD价值捕获,反哺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的相关政策框架。 其次,针对轨道TOD的发展需求,建议轨道沿线重点地区及重要站点应编制有针对性的用地调整规划,用地调整规划应包括以下工作内容:①明确TOD片区规划调整范围;②片区划分及功能定位;③各站点功能定位;④用地调整规划;⑤公共空间及绿地系统调整规划;⑥建设用地强度调整规划;⑦道路交通与换乘设施的调整与控制;⑧地下空间控制;⑨轨道交通设施用地控制;⑩重点地区的城市设计意象规划等内容。 最后,对于面临城市再开发的站点,建议通过编制站城一体化设计,优化轨道最后一公里功能与空间衔接的政策需求。站城一体化设计成果所确定的空间要求,通过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批准后,应作为土地招拍挂的附加条件。 四、结语 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在这些新思路、新方向的引导下,如何探索出一条符合双碳战略、适合洛阳市情的TOD之路成为了我们接下来工作的重点。浩渺行无极,杨帆但信风,希望我们共同努力,为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重振洛阳辉煌,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洛阳篇章提供技术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