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赋能新职住平衡发表时间:2021-09-30 15:44 9月25日,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在成都召开,本次学术盛会在防疫防控背景下召开,展示了规划行业的蓬勃动力,同时也增强了行业凝聚力。 本次年会主题“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行业同仁针对生态环境治理、人居环境提升、空间结构优化、出行方式集约节约等展开了深度研讨。在当前自然灾害、疾病频发的新时期,大家对生态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愿意、更主动地去呵护自然、呵护环境,更渴望塑造健康的空间环境。因此采取绿色发展新模式,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减少城市碳排放,塑造一种更健康、更生态、更可持续的美好人居环境成为了新的挑战。 一、从我国的城镇发展过程来看,职住平衡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一五时期”大型国有厂矿围绕厂区配套的家属院,以及政府职能部门“前院办公后院居住”模式,基本实现了居住和就业就近可达,但是区域公共服务功能缺失,仅能满足人民基本生活需求。 第二阶段,快速城镇化过程中的岗位内聚和居住外迁,这一时期,城市空间急剧扩大,为缩短通勤时间,城市轨道、高速公路快速发展;但是反过来又带动城市向更远的地方扩张,增加了老百姓的通勤时间,导致每天疲于谋生而不是生活。 第三阶段,人民城市下的新职住平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的需求更多元,交流更频繁,非通勤需求增多,对出行品质要求更高,更加注重人的出行体验感和获得感。 二、新职住平衡更关注人的出行生活体验 当前我们将进入第三阶段--以人为核心的新职住平衡,不仅仅追求空间上的邻近,更关注人的多样化、个性需求,更强调安全、公平、健康的而多元价值观。 在出行时间方面,新职住平衡除了考虑传统的通勤时间影响,更注重研究非通勤时间对老百姓选择居住地、追求幸福生活品质的影响。 在出行体验方面,新职住平衡更关注“门对门”的出行效率及出行体验,以及沿线公共服务及商业设施的便利性。 在出行安全公平方面,新职住平衡更注重发展公共交通及慢行交通,塑造公平、安全、友好的出行环境。 在出行品质方面,新职住平衡更关注街道空间的体验,塑造环境友好、精彩纷呈、放松愉悦的高品质街道空间。 交通作为城市的四大功能之一(居住、就业、交通、游憩),已经从传统的被动支撑向主动引导、完善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转变,这也是新发展阶段赋予交通的新模式。随着城市尺度的不断扩大,交通更应发挥空间组织作用,引导空间布局和资源配置。 目前我们处于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应通过交通治理新职住平衡:以交通治理来推动就业和居住两大关系再造,坚持“建轨道就是建城市”,优先将轨道交通作为承载职住平衡的核心空间载体,通过交通治理手段,实现交通运输、经济活动、公共服务设施的优化平衡,塑造舒适、高效、可持续的城市人居新模式。 当前洛阳进入存量发展时代,应通过城市的有机更新重塑新职住平衡:借助轨道交通建设契机,通过轨道沿线地块的有机更新,推动交通、人口、就业和住房一体化发展,实现人-交通-空间一体化治理;通过街道的再提升,确保全龄人群的安全、公平、舒适出行;通过住房政策的调整,增加更多的青年人才公寓、廉租房等福利性住房资源,采取稳房价、限购等一系列措施,使老百姓的切实拥有选择居住的权利,使得“择地而居、择业而从”变得更加低成本、更加公平。 四、对洛阳的经验借鉴: 1、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提高洛阳城市首位度;通过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吸引青年人才落户,提高城市人口集聚能力。 2、持续加大对公共交通及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投资强度,多措并行提高公共交通服务质量,尽快开通常规公交和轨道交通一卡通换乘服务,保障公共廊道上客流的稳定和一定强度,实现常规公交和轨道交通良性竞争。 3、成立市级层面的TOD领导小组,并设置具体实施部门,开展政策制定、统筹协调、规划编制等实质性工作,推动TOD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