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洛阳“制造业、科研、文化”三张名片如何在区域联动中增光添彩发表时间:2021-01-07 18:02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推动区域协调,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对洛阳来说发力都市圈,建设副中心恰逢其时。通过都市圈场域营造,更利于发挥洛阳优势,辐射带动周边加快融入国内市场,成为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区域节点。过去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外循环发展模式造就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以制造业和外贸为主的中国经济增长极和沿海城市的繁荣,未来在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的引导下,这种经济模式将逐步扭转。洛阳市作为工业基础雄厚的内陆城市,产业、科研、文化发展将会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未来要城市放大人口规模优势和制造业优势,依托区域联动赋能积极培育内需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步缩小和沿海城市的差距,加快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在制造业上协作方面,以建设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为目标,厚植创新发展新优势,不断强化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基础,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集群现代化,统筹区域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高端石化、节能环保装备等产业集聚发展。整合优势产业集群,加快成立都市圈优势产业联盟,对接好产业链和创新链,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区域产业协作,引领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集成化、绿色化发展。依托国家高新区、经开区、产业集聚区等产业发展主阵地,探索推广“飞地经济”、“飞地园区”,例如涧西区已和渑池共建园区。另一方面积极发展“6+3+X”先进制造业园区,全力打造周山自贸、伊滨经开、红山临空(自创区)、洛龙数字、偃师节能环保、洛新高端医疗、宜阳航空航天等一批显性产业品牌地标,提升产业链与供应链水平,培育在国际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千亿乃至万亿级产业集群。 在科技创新领域,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战略支撑点,发挥洛阳科研院所资源优势,联动济源、三门峡、平顶山等地,聚焦机器人、智能制造、航空航天、新材料等前沿领域,加强共性技术创新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主动承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国家级创新载体平台布局,积极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国际大科学工程,结合大学城,建设洛阳大学科技城。科研院所和企业加强合作,提升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能力,培育满足前沿产业发展需求的市场化新型研发机构,促进制造业由资本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在创新发展势头最迅猛的新媒体、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产业领域积极布局A,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和创新创业环境,培育形成一大批面向高精尖领域与技术创新前沿,发布共享区域型“创新劵”,壮大产业根植性强的本土化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打造新阶段黄河流域和中西部地区的创新高地,共建区域型科创中心。 在文化旅游领域,围绕洛阳都市圈文化繁荣兴盛核心区和国际人文交往中心的总体战略目标,深入挖掘黄河文明的精神内核和时代价值,传承弘扬大运河文化,加快河洛文化的国际化表达,培育壮大沿黄、伏牛山、河洛盆地等跨区域旅游精品和线路。建设跨国(区域)全方位合作交流和交往平台,推进世界古都论坛永久会址、河洛文化国际交流中心、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中心,鼓励在三门峡、平顶山、济源等地举办“两节一会一论坛”分会场,放大节会影响力。吸引国际国内一流会展企业入驻洛阳,建设知名的国际博览城。筹建谋划河南(洛阳)美术学院、河南(洛阳)音乐学院等特色学院,谋划建设一批全国知名的文化创意园区、街区。联动巩义、义马等地共同开展石窟寺,打造全国石窟寺研究保护基地。突出洛阳博物馆、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的引领作用,联动三门峡仰韶博物馆、汝州汝瓷博物馆、济源愚公移山纪念馆等,积极融入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保护打造“东方博物馆之都”,构建以国有博物馆为支撑、非国有博物馆为补充,层次多元、通古达今、特色鲜明的博物馆展示体系,助力区域文化的高质量发展。 【声明】本文旨在学术研究和学术探讨,并非官方政策,欢迎留言讨论。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不得断章取义,不得歪曲和篡改本系统所发布的内容,我们保留追责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