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听且悟:城市的时间•空间•人间——参加杨保军先生专题报告《文化引领城市营建》学习心得体会发表时间:2024-11-25 08:52 2024年11月5日,由洛阳市城市规划协会、洛阳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发展协会和洛阳市工程勘察设计协会主办,爱游戏(ayx)中国官方网站承办的“新质生产力引领设计创新发展”学术交流座谈会暨爱游戏(ayx)中国官方网站成立七十周年学术交流活动在洛阳市规划展示馆3楼报告厅举行。其中,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杨保军先生所作的《文化引领城市营建》报告让我对文化与城市的关系、中国城市的特色营造等内容有了思考、学习兴趣。本文从城市与文化这两个关键词以及结合当前正在参与的项目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首先,杨保军先生在《文化引领城市营建》的主题报告中,从现今中国城市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切入,揭示其城市问题背后存在的深层次原因,针对问题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提出应重点处理好城市的时间•空间•人间三组关系,对如何营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提出了引导性和启发性的思考与对策。 “城市建筑贪大、媚洋、求怪等乱象由来已久,这是典型的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也折射出一些领导干部扭曲的政绩观。当前,治理城市建筑乱象需要多措并举,尤其要确立文化自信”,习总书记的这句话给予了站在2024年时间节点的我们更深刻的感受。近年来,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然而从城市规划与建筑建设的现实情况来看,尚未完全摆脱低水平扩张模式,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市场价格竞争日趋激烈,难以适应未来城市发展需求和升级趋势,从而也影响着城市与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宏观尺度的国土来看,城市建设中往往会出现空间失序现象,比方说秦岭违建案例、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破坏等。构建国土空间治理新秩序,是国土空间规划面临的挑战。从中观尺度的城市来看,城市多数表现平庸。功利主义盛行,图纸不停复制,铺天盖地的单调、乏味,缺少吸引力和感染力。从微观尺度的建筑来看,建筑的“大洋怪”现象丛生,象形建筑涌现。机械主义、拿来主义屡见不鲜,建筑背离了建筑创作的基本原则,错用了艺术语言。 这些乱象本质并不在设计本身,而在于经济挂帅下的文化衰退。文化衰退必然会反映在城市与建筑上。站在城市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个时间节点,重新审视文化对城市的营建和发展的作用更显现出了其意义。 首先,文化建设能够增强城市的软实力。近年来,“网红城市”持续出圈,例如洛阳立足传统文化,顺应国潮趋势。通过加强对隋唐洛阳城等大遗址的保护,对重点区域和建筑的精雕细琢,从而大大凸显了洛阳城市特色,吸引了许多网友来到洛阳、了解洛阳、行走洛阳、读懂洛阳。 可以看出文化建设能够提升城市的经济效益,吸引国内外的目光,增强城市的知名度和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文化促进城市间的文化交流,增强公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从而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共同的文化传承作为社会共识的纽带,能够增强市民对本地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弘扬国家民族文化,增强市民的民族历史自豪感,有助于创造新的历史和彰显城市的独特魅力。文化还能提升城市形象,形成独特的文化标志和名片,增强城市对外地家庭和人员的吸引力。 其次,文化建设对城市也能够提供硬支撑。近年来,文化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旅游、文化、创意服务等,促进经济增长和城市文化特色的发展。文化促进经济、科研、文化体系的创新发展,为城市核心竞争力提供强大支撑。通过挖掘和利用城市文化意象,打造具有地方文化魅力的公共空间和人居环境,强化市民的城市记忆。文化治理让城市文化更加可感可知,通过科学完善的文化管理机制,建设人人参与的城市治理共同体。 在具体对策上,杨保军先生指出要重点处理好“城市与空间、时间、人间”三组关系。空间关系强调的是城市与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关系,如果空间没有整体性,城市就会碎片化、孤岛化;时间关系则强调与历史文化连续性关系,城市不是凭空产生的,对待前人留下的历史文化遗产,一要保护,这体现文化自觉。保护内容包括山水格局、历史环境、文物古迹、历史街区、历史建筑、文化遗存、历史记忆、特色要素等。二要传承,这体现文化自信。三要创新,体现文化自强。人间关系强调与社会的关系,关注城市的宜居性。城市的主人是人,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营建应该关注人的生活,城市建设要从宏大叙事转到微小叙事,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 总而言之,城市建设离不开我们设计师对城市整体环境的设计安排。我们应该在文化导向的视角下,用鲜活的设计把文化的生命力传导到城市空间的发展建设中去,并引领一种更美好、更适应新时代的生活方式。我们应该寻找并传承的是古今文化价值观与精神追求的共识,并适应当代人生活理念、审美观念的转变、回应新思想和新需求,“有所传承,有所创造”,体现设计思想的进步和成长,用设计育化和提升当代人,这样的设计才能称得上有生命力的鲜活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