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议通过!我院编制的《洛阳市伊滨区分区规划(2023-2035年)》顺利通过市规委会发表时间:2024-07-03 11:29 2024年6月28日,由我公司国土空间规划研究院编制的《洛阳市伊滨区分区规划(2023-2035年)》顺利通过市委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2024年第二次会议审议。会议指出,要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做好“腾笼换鸟”,为风口产业发展留足空间。要统筹做好专项规划,细化规划导则要求,科学确定开发强度,强化“邻里中心”布局,更好展示洛阳现代化城市形象。
1. 规划范围 洛阳市伊滨区东接偃师,南至万安山山脊线,西、北由伊河环绕,全域总面积约240平方公里。分区规划对上洛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对下指导伊滨区下一步详细规划编制,重点聚焦伊滨主城区,研究科技产业新城发展模式,优化产业空间载体和功能布局。 伊滨区区位图 2. 发展模式 通过研究苏州工业园、东莞松山湖科学城及深圳坂雪岗科技城的发展模式,提出支撑科技产业新城发展的重要组成,即产业空间、生活空间和服务空间。通过“产业+空间+服务”的空间结构调整,实现伊滨科技城“产城融合”的发展模式。
3. 规划策略 产城融合。聚焦“生活”和“生产”两个不同尺度空间,明确各个功能板块定位和发展方向。根据产业不同发展阶段,充分预留产业空间,提高土地混合利用,将产居平衡贯穿开发建设,通过多层级公共、产业服务核心串联生活单元和生产单元,实现工作、生活、服务功能高效融合。 交通体系。按照生活性干道和交通性干道进行分类,交通性干道主要承担快达功能,实现区域各功能板块的有效衔接。生活性干道主要满足各功能片区日常生活工作出行需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断面设计理念,注重慢行交通空间和人本尺度设计。 产业空间 居住空间 开放空间 4. 规划方案 规划按照“大分区、小混合”的营城理念,伊滨主城区形成“1+2+4”的整体空间结构,1个“T”字型公共服务组团,公共服务组团中央区域集中布局商业、文化、社区医疗、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由南北向中央公共服务轴带串联2大服务核心,即高铁以北的公共服务核心和科技大道沿线的智慧创新核心;沿科技大道打造产城融合发展带串联4个产业社区组团,居住单元和产业单元内通过布局多层级工业邻里中心和生活邻里中心,形成生产功能集中内聚,服务功能分组嵌入的科技产业新城规划方案。
规划结构示意图 5. 规划传导管控 在分区规划确定的组团主导功能基础上,将规划管控内容分解传导至各编制单元。针对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服务空间开展规划导则指引,创新土地出让政策,健全运营保障机制,明确近期实施重点。
结语 伊滨区是洛阳市创新发展主平台、风口产业主阵地、城市拓展主空间,是洛阳“十四五”举全市之力发展的重点区域,我院认真贯彻和落实市委、市政府对伊滨区的战略定位和工作部署,编制完成《洛阳市伊滨区分区规划(2023-2035年)》,对伊滨区打造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科技产业新城具有重要意义。 |